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02节 (第3/3页)
说,一个讲的是山河豪气,另一为家国天下,正好颇为互补,也不怕彼此抢占市场。 事实上要抢也抢不到,因为字数庞大,印书的时候是连载的来着,一册发完热度刚刚歇息,另一册立刻追上,无论是水浒粉还是三国粉,都有充足的爬墙空间。 是以,几乎每个走进春和书社的文人都是一脸的痛心疾首,在他们的眼中这家书社一定是由一个学富五车又心怀天下的老文人所开,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这个老文人有个不学好,喜欢看话本的败家儿子。 介于谁都查不出春和书社背后的老板底细,加上部分知情人士的缄默,这个人设在众人心中留了许多年。 但是现在,红遍大明应天府,并且有逐渐向四周扩散的三国作者罗老先生接到了一封令他颇感意外的书信。 小皇孙派快马前来传信,请他将三国演义挑选出一部分比较精华的部分,稍作删减简化,出一册适宜于文化水平不那么高的读者观看的删减版。 对了,可以偏重一些拱卫皇权的蜀汉阵营,于是一册删减版的《三国演义》光荣问世。 比起略显冗长的全文,简化版逻辑性虽然下降了不少,但阅读性却加强了许多,全篇的白话文非常适合常人观看,这一版本反倒比原版卖的更火一点。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原版实在是太长了,那一套书的售价可能吃上好几顿宴席,舍得买的到底是少数。 在大明的有心推动下,简化版的三国演义很快就随着入京后没多久便沉迷于听故事中的土岐满贞传去了大海的彼端。 日本国受到唐国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文字、官职、称呼、乃至于城市的建设都是借鉴了唐文化。 虽然历经宋元,双方都有较大的制度改革,其中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开始使用了标音文字,但汉字如今仍然是日本的主流文化,几乎所有的高层人士都能够使用汉字完成阅读。 被土岐满贞带回的二十多本《三国演义(简)》立刻就在朝臣之间传开,甚至于就连日本北朝的实际掌权者足利义满也拿了一本反复研读。 纵然是简化版,但这册《三国》中却收入了不少经典场景和重大战役,汉末英雄四起,硝烟漫天,每一场战争都是一场英雄的挽歌。 罗贯中文字功夫了得,不过三言两语便可将读者带回那个时代。 万人敌千人斩的关羽张飞、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瑜、一身是胆的赵云、深通兵法,施谋用策如火纯金的曹操、大勋未集,天夺其魄的诸葛孔明、十战全胜,可惜早逝的孙策,一个个的鲜活人物从纸面上闪现,有的宛如流星,一闪之后留下了一声遗憾,有的却如恒星,永恒闪耀。 最重要的是,三国中的战役更是场场精彩,无论是曹操屡次以少胜多,还是孙刘联军一场赤壁大火,亦或者是孙权忍无可忍大拜蜀军的夷陵之战,皆是令看客酣畅淋漓,不绝后背一身冷汗之余,周身更是热血沸腾。 三国的一整段历史不过短短六十年,看似主角更是只有蜀、吴、魏三国,但在笔法老辣的罗贯中笔下那是由三个支点撑起的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 对于名义上是日本国,实则国中之国林立,战争规模只能称得上城战的日本君臣来说,其中的浩荡气魄着实令人折服又向往。 足利义满合上全书后更是忍不住合上书册,挥刀出鞘,劈碎了庭院里的木垛,长叹一声:“只恨不得前往那英雄辈出的时代,见一见那些傲世之人,看一看那烽火硝烟。” 书中写得再好,也比不上亲眼一见啊! 土岐满贞干咳一声,有些为难得拱手:“阁下,其实臣从大明买来了一样东西,可以让您一观三国风采。” 说着,他让人推来了一个小木箱,“这在明国也极为少见,名为柏镜画,只要像这样凑到洞口,便能看到里面的画面,就是……咳咳,有些贵。” 作者有话要说:木小白:书卖的便宜没关系,周边卖得贵就可以了! 木小白:(点钞票ing) 文中的印刷法就像回转印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就是不用自己加墨,每次敲章时候往下压一下的那种印章, 我国的活字印刷术从发明到使用产生断代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印刷技术使用的还是雕版印刷的老办法,还有一点是活字使用的还是刻字法而不是倒模,所以在人力上严格来说并没有减少太多。活字推广不开。 清朝有个人叫林春棋,从他十八岁开始花费了21年,耗费20多万两白银,雇人镌刻铜字四十多万个,不是哪家书局都能有这个资金哒,不算时间成本,这一个字就是0.5两白银,哪怕是清朝这个价格也是特别可怕,更何况铜本来就是货币的原材料。 可能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了,所以后来改了铅锌为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