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3节 (第2/4页)
全可以将工具人放出去浪,自己远程享受外面的自由啊! 这简直是一箭三雕的良心道具,唯一的缺点是附身技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设置了一旦附身必须停留半个时辰的最低开销,在实际使用上这个时间也必须要被考虑进去。 木白摩拳擦掌得想到。 虽然附身的开销比较大,但是木白觉得为了以后正式使用时不要出岔子,做实验的开销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戳下了那个散发着金钱气息的启动按钮后,青年只觉面前一黑,像是进入旋涡一般被席卷到了一个地方,还没等他在晕乎中睁开眼,先一步就感觉腹中一痛,随即下身一股热流涌出。 木白呆了好一会,猛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立刻面红耳赤得戳向了取消附身模式,但这个按钮此刻是暗色的完全不能按,木白只能躺在床上,感觉一波又一波的汹涌,两眼放空宛若咸鱼。 这,这个任务道具也太可怕了,为什么要将那个特殊时期都设定了啊! 真的大可不必啊啊啊! 第140章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比较一下世间流传速度最广之物的话,那么夺得魁首的定然是流言,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唯有八卦。 他俩要是不靠前,别的东西都不敢往前凑。 大明都城应天府内,一国之主朱元璋。在得到孙子的回信之前,先收到了情报部门送上了报告。 别误会,这可不是洪武帝丧心病狂到连大孙子都要监视,事实上明初的情报系统远不像后世人想象的那么可怕,锦衣卫不过是一卫所编制,满编制也就五千人,除去承担仪仗任务和京城管理以及做护卫工作的,能够专精情报收集人员逮捕的也不过才一二千人。 这些人散到全国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所以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洪武帝收集已有怀疑对象之人的不法证据,而非大海捞针全面侦查。 而且在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洪武帝便察觉到锦衣卫权势过大,绝对的权势会助长私欲,如今的锦衣卫已经渐渐违背了朱元璋的本意,有了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所以在第二年,他便将将执掌刑狱的权利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三司处理。 所以如今的锦衣卫早已不复昔日荣光,而是天子十二卫中普普通通的一环。 而在历史上,这样“低调”的锦衣卫配置经洪武、建文两朝都不曾改变,而后世人心中上房下海,几乎无所不能也无所不敢的锦衣卫,其实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才重新被打开特权之路的。 或许是从侄子手里夺位的经历让他生怕历史重演,或许是恐惧于民间悠悠之口,也许是他需要给冒着杀头风险跟随自己的靖难将领们后代保障,朱棣再次赋予了锦衣卫特殊的待遇和地位,将其定为天子第一卫,此后直至明朝灭亡,锦衣卫的特殊地位都不曾改变。 不过虽然洪武帝让锦衣卫回到了其最初的位置,却并不代表他放松了信息管理这一块。 作为一个青史留名的战术、战略大师,洪武帝在信息技术上的重视在历代帝王之中都颇为罕见,生于民间的洪武帝最是清楚官员有多能欺上瞒下,他从坐上皇位那天开始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治下的官僚又出了“狗官”去欺压百姓,而百姓被朝官欺压求告无门困苦不堪,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大明和蒙古人的大元有什么区别?由他坐上这个皇位又有什么意义? 为了杜绝这种糟心情况出现,洪武帝使出了各种法子,首先是大明有巡访制度,定期不定期的会派遣官员到达地方,其次官员有考核项目,做得好做的不好拿政绩说话,而最关键的是,洪武帝明确甚至鼓励性得开窗了民告官制度。 只要有真凭实据,无论你是谁,只要是良民就可抵达京师敲响皇宫门口的登闻鼓,洪武帝会亲自接待并且亲自审理案件。 为了防止民众遭到阻拦或是为难,洪武帝在《大诰》中作出规定:凡是地方府、州、县的官吏,如果残害百姓,贪污腐败,当地的老百姓可手持《大诰》直接将人拿下带到京城告状。 由于此时百姓离开本县需要路引,洪武帝还规定只要手持《大诰》者便可替代路引,沿途官员阻拦者全家处死,官员非但不得阻拦,还要给与其基本的行动保障。 像是后世鞭子朝那所谓的“民告官如子告父”,二话不说先打一顿,告个御状得过五关斩六将刀山火海钉子床山滚一圈在大明是绝对不存在的。 就算是明朝□□朽官僚极盛的王朝末期也不曾阻断民众的告状之路,唯一设置处罚项目也就是越级告状而已。 不过可能是洪武朝的官员在一次次过筛子中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