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42节 (第2/3页)
,但是他不问,长使却必须要说。 “这是福建漳州送上的缎子,是一种全新的工艺,极为保暖,太子殿下说北地寒冷,这样的衣裳给燕王殿下和王妃殿下做个里衣很是不错。” 长使将锦盒摊开,里面露出了两匹布料,朱棣第一眼时没留意,只觉得上头的花纹怪好看,以为是蜀地送上的新料子,正准备按礼节致谢,但手一摸便觉得不对。 这布料入手绵软,表层甚至还有一层长长的绒毛,他起先以为是用了草原上的毛毡子或是羊毛制品,细看却觉得不像。羊毛粗,摩擦皮肤时会有刺痒,但这布料却和寻常的蚕丝布料差不离,柔软绵密,保暖性极高,他手塞进去的这么会就已经隐隐觉得热了。 这可难得! “这是何物?怎么做的?”朱棣拿起布料来回翻看,惊奇地发现这布料单一面,便有一指节那么厚。 这样的布料若是做成衣裳必定暖和,朱棣顿时大喜,急急问道:“可能批量生产?” “回燕王,此布料乃太上皇此前从日本接回的遗民在地方安置之后研制出的,因其毛绒绵密,形如天鹅的绒羽,太上皇赐名天鹅绒。” 其实,这种天鹅绒的制造原理很简单,它脱胎于一种叫做“剪绒”的工艺,简单的说,就是在纺布时候有意将经纬线挑长,用硬物将这超长的部分挑出后构成图案,然后将硬物抽出,顺着剪开然后修剪到半个指甲盖那么长。 这样操作之后,这些被预先挑出的超长丝线便会一根化两根,变成一层依附于布料的毛绒。蚕丝纤细,经过这样处理之后,毛绒的细密程度完全不亚于羽绒,而且因为人为的调色还能做出各种图案,可谓是人造的粗纤维。 要知道,布料保温的秘密就是利用纤维之间的空隙储存空气形成隔热层,而这样的织品比起寻常的布料看上去更有光泽,富丽华贵之余,保温性也非常好,可谓实用美观两手抓。 “若是不计花纹的话,五日便可制成一匹。”长使恭谨道,“太子殿下已经在让匠人试着以棉线作为经纬,力图做出保暖性更优的绒衣,只是在今冬之前做成衣裳恐怕不容易,殿下的意思是今岁争取先做些围脖、兜肚一类,御寒还是以棉服为主。” 朱棣的表情微微一僵,他有些迟疑地低头看向手中花纹华贵、色泽艳丽的布料,眨了眨眼睛,迟疑问道:“兜、兜肚?” “是!”长使恭敬道,“这是一种民间的御寒服饰,以方尺之布为之,束于前胸,有防风寒内侵之效。” “这个孤知道。”朱棣摆了摆手,这种保暖衣裳在北方很是常见,尤其是容易着凉的婴孩,基本都会备上,女人也会穿上,不过女人穿这个比起保暖多是为了束住胸部,就相当于后世的内衣。 但是皇太子的说法似乎是……要将这种布料做,做给他们这群大老爷们穿? 想到未来他手下的兵人人身上都得挂个大红肚兜,就算知道是出于保暖的需要,朱棣还是不由自主打了个冷颤,表情立时变得微妙起来。 待到送走东宫的人,燕王殿下看着锦盒里头的布料沉思了许久,想到最近总是来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怂恿他出海的大和尚,他大手一挥,招来了府内的管家:“下头那匹你给王妃送去,让她做个大氅或是袄子,上头这匹……你让人将它裁成两截,各做一个围脖同兜肚,然后送一套给大师。” “就说……就说太子殿下送来的,大师年纪大了,北地冬季严寒,非应天府能比,让他收着衣裳,冷了穿。” 管家:…… 殿下,您这样真的好吗?知道的您是关心大师的身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您在赶人走呢。 作者有话要说:道衍和尚(十分冷静得穿着肚兜):阿弥陀佛,殿下,贫僧听闻此布料制法乃海外传来,可见海外还是好东西多啊。 judy:???? judy:狗子真是太可爱了!!大侄子怪贴心的! 半年后 燕王大修王府。 第160章 这个世界上有理想的和尚很多,这很正常,虽然修的是六根清净,但和尚到底也是人,人嘛,总有这样那样奇奇怪怪的目的和想法。 当然,大部分正经和尚的理想都是普世济人,稍微严肃一点的,那也是弘扬佛法、取得真经或是追求真理,也有一部分不正经的和尚会想着借由和尚的身份谋取利益等,不过后一种在洪武帝几次佛法考试之后被筛去了大半,总体来说,如今的僧道队伍都是比较正宗的,起码都是有真才实学并且本职工作过关的。 但这其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比如道衍。 道衍和尚本名姚广孝,家族世代行医,等到了他这儿,本也应当子承父业,但恰逢元末,灾厄战乱,为了吃饱肚子,道衍和尚在十四岁那年就剃度出家了。 当时的他还不知道,就在四年前有一个比他年长七岁的少年也做了同样的决定,那个人正是朱元璋。 不过,虽然做出了一样的选择,但道衍和尚和朱元璋的命运轨迹是截然不同的。学医出身的道衍有不错的识字基础,因此在入释教后便得到了资源倾斜,后来他又拜了江南道教领头人席应真为师,成为了少见的儒释道三者精通的人才。 而身为文盲的朱元璋在剃度后的最初几年一直都只是个在寺庙里混饭吃的普通小沙弥,在那个年代,他这样的小沙弥根本就不值钱,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