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零胡同养娃记 第29节 (第1/2页)
到真正要钱的时候,就翻了脸,韩家二老就说钱用掉了,一分没有。 这也就算了,八四年,范晓娟刚怀孕那会儿,他小姨说是要借点钱周转,她也不好得罪亲戚,也就借了。 后来过了还钱的日子,小姨也没主动还钱的意思。 家里也确实要花钱,生孩子要花钱也算是个很好的理由吧,就去找小姨还钱。 谁知道小姨大喇喇的说,这钱都还了啊。 还给谁了? 说是还给韩江的爹妈了。 韩家二老听完要钱,只说没有。 要她说,人不怕没脸,到了连儿媳妇的私房钱都能吞得下去这程度,她也不打算给那两位养老了,以后病了躺下了别找她,有钱还怕没人伺候? 那一万块都是范晓娟婚前辛辛苦苦存的钱,一口气让韩家二老套个干净不说,韩老头还阴阳怪气的说:“没想到老大还学会藏私房钱了,你们也是年轻不懂事,能管得住钱吗?” 从那回开始,梁子就结下了。 还好意思找他们“融资”,她又不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九十年代,东莞可是国内风口上的城市,全世界的代工厂,满城都是外资,有色产业也是那会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比深圳还风光都不过份。 房价也是嗖嗖的,九十年代初期泡沫,全国的房子也不便宜,这会儿东莞的房价,比十年后深圳的房价还贵。 “她也真好意思开口。”范晓娟无语至极。 “上次那事她真不是故意的。”韩江自己都觉得没脸。 “不是故意的,那就是存心的,这种话以后别在我面前提,糟蹋咱两的情分。”话头一转:“她投什么?” “房地产啊,你看报纸没,现在海南跟广东的房地产可真是火爆。” 要不说男人的金融知识都来自于报纸跟各种新闻报道呢。 照范晓娟说,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发财渠道,离破灭也只有一步之遥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全员暴富。 钱从哪来,一部分人没钱了,一部分人才能富裕起来。 但这个道理没人懂。 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泡沫,银行和房地产到处融资,人人都以为掌握到了一夜暴富的秘诀,可最后只花了半年时间,泡沫就破灭了。 没有经济基础的一夜暴富,那也只是五彩斑斓的泡泡而已。 黄金贵的时候一窝蜂去炒黄金,等到大家都入市了,金价暴跌。 房子贵的时候都去炒房,不过范晓娟等到死的那天,房价还没跌。 会不会跌,谁也说不好。 但是真理永远不会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里,要不怎么说有钱人的占比,不到百分之五呢。 要不是活过一次,吃过一次亏,只要说起来搞房子,范晓娟肯定是举起双手双脚的赞成支持,经济是在飞速发展,但这会儿东莞好的行业不是房地产啊,而是制造业。 得恭喜他小姨,几年以后可以喜提个破产记录。 这也算人生之中很特别的体验嘛,不知道多少人一辈子都没破过产呢。 范晓娟放下手里的活,往他对面一坐:“买房,咱们就自己买。” 韩江手里头也停下来了:“买房?” 韩星辰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异常兴奋的问:“买什么啊,咱们又要买什么好东西?” “说煮粥的事情呢,等会儿你可得多喝一点。”女儿不太喜欢吃这种汤汤水水的东西,但是只要孩子多,就能干的呼呼的。 “我能去玲玲家喝吗?”人多吃饭香。 “你自己带上粥,再去人家家里,别去别人家要东西吃知道不?”胡家那里也是鸡飞狗跳的,范晓娟想了想就说。 今天的韩星辰也太乖了,米饭也是乖乖吃的。 这几天都是这样,吃完饭还去门口量身高,她个子小,在班上都是最矮的那一批,范晓娟觉得八成是遗传了自己的基因,她小时候个子也不高,到初三的时候才蹿上来。 就在韩江以为这个话题揭过的时候,范晓娟又开了口:“我说买,咱们自己买,你有没有想过,咱们以后得有个自己的房子,院子门一关,就是咱们自己的地方。” 韩江差点没喷出来。 买胡同里的房子? 这年头几乎没人愿意买胡同,这里面的房子破破旧旧的,买下来一笔钱,翻修又是一笔,相当于两项支出。 更别提有些邻居,掐准了你想把院子都盘下来的心里,卖得还不便宜。 就说王奶奶家那个户型两间房,加起来三十平米多一点,按照集资建房两百块一平方,也不过是六千块,可卖出去的市价,就要到上万。 他们买这里的时候才花了七千块! 商品房另说,按照韩江的说法,只要等下去,单位迟早要集资建房。 一套房子七八十平米,才一万多,翻新下来说不定比房子还贵。 当初要不是错过了集资建房,他干嘛要在这里买房子? 韩江认认真真的跟范晓娟讲道理,指着自家那墙壁说:“这屋子,砖瓦都是明清时期的吧。” 范晓娟纠正:“这叫历史底蕴。” “多少钱?” “我打听了一下,王奶奶开价一万二。” 韩江一头磕在桌子上